夏季天气炎热,雨水偏多,此时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,导致人体湿邪困阻,抵抗力下降,容易感到疲倦。
另外,如今人们普遍贪凉吹空调、吃冷饮等,伤了人体阳气,很多人会有低热、身体倦怠、疲倦乏力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,因此也就有了“夏季无病三分虚”的说法。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缓解苦夏,保持精神振奋?
01
养心、养脾、避暑、养阳
安然度夏
01
养心
暑热季节,骄阳似火,热气蒸人,容易情绪激动,心烦急躁,易怒发火,对健康非常有害。
因此,要重视心神的调养,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,这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。
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,此时要吃点“苦”,才能防止虚火上浮。
夏对应的五行是火,对应的五味是苦。能够清热消暑的苦味菜有很多种。比如苦菜、苦瓜、蒲公英、苦菊、油麦菜等。
《诗经》有云:“采苦采苦,首阳之下”。苦菜是菊科苦苣菜的全草,也叫败酱草、苣荬菜。苦菜味苦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的作用。
夏季心火偏旺,则损气伤阴,适量吃一些苦菜能够降心火、通气和血,还能开胃消暑、清心除烦。
苦菜的清热燥湿之力,对于因大肠湿热而引发的痔疮也有很好的作用。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提到:“苦菜调十二经脉,安心益气,轻身耐老,强力明目……”
小贴士:脾胃虚寒者少食苦菜。
02
养脾
夏季多患脾胃病,出现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如果大量进食生冷瓜果,更易损伤脾胃。
所以应及时调理好饮食,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。建议饮食清淡,可以各种粥为餐,如、山药粥等作为食疗,起到益气健脾、清暑利湿的作用。
茯苓在降水的同时,使得脾气向上升;薏米利湿,水气是向下走的。这样一升一降,使得人体内的圆运动转起来,有升有降,才能很好地运化掉体内的湿浊。
另外,甜可伤脾,需严格控制糕点、含糖饮料的摄入。
03
避暑
夏季“暑易伤气”,即炎热的天气容易耗伤人体正气,令人头昏胸闷、心悸口渴、恶心,甚至昏迷(中暑),此时要注意防暑降温。
如果出现舌质红、舌苔少,可以使用清暑益气汤(西洋参、石斛、麦冬、黄连、竹叶、荷梗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、西瓜翠衣)来清暑益气、养阴生津。
平时还可以用荷叶泡茶饮,适当吃些西瓜、冬瓜、绿豆汤。最好在午饭后睡一会儿,一则避炎热之势,二则可消除疲劳。
外出时要戴遮阳帽、打伞等,避免在烈日下呆得过久。湿衣服及汗衣皆不可久着,以免暑热并袭,身生疮毒。
夏季不宜长时间劳动,要防出汗过多,汗多伤气。
04
养阳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阳者卫外而为固也”,就是指人体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,这种能力主要靠人体阳气。阳气是生命的根本、健康的关键。
夏天人体容易出汗,出汗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。如果汗出的多,伤的不仅仅是阴,时间长了就是“阴阳两伤”。
大汗以后,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,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。
此外,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,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。比如夏天喝冷饮、吹空调、吃冰西瓜这些举动均会伤到阳气。
02
3种方法为你养阳气
01
适当晒晒太阳
夏天也要适当晒太阳,不花钱却有效,能防止骨质疏松,也有助于女性卵巢功能的稳定,这是中医所说的“以阳养阳”。
早晨九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,晒15分钟左右,别忘了多晒晒背,因为背上有督脉,主一身之阳。在晒太阳的同时注意勿晒伤皮肤。
02
增加户外活动
运动非常重要,因为“动则阳生”。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放风筝、打球等项目均可。
要增加户外活动,多见阳光,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,阳气就被调动起来,增强卫外功能,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。
03
中医外治法
还有一个非常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医外治法,如中药泡脚、艾灸、刮痧、穴位帖敷等。
利用温性药物,加以温热的刺激及夏季阳气旺盛之季,三者合一,以阳养阳,因势利导,不经消化道吸收和肝脏的代谢,不用担心有上火等副作用,收效明显。
好评 ![]() |
|
0% | 0 |
中评 ![]() |
|
0% | 0 |
差评 ![]() |
|
0% | 0 |
五谷养生网 | 养生网-中华养生保健门户网站 | 东方养生网-科普健康养生知识,分享饮食养生 | 大众养生网 - 健康养生第一门户 | 中医养生网 | 中华养生网 - 中医养生保健 |